山東艦來港 寫點中國航母發展的秘史 文:悠然

山東艦是中國第二艘航母,也是第一艘國產航母,它的外型和第一艘航母遼寧艦非常相似,本來,它們應該一點都不似的。

2012年,遼寧艦服役之後,中國海軍很快面臨着後續航母建造的問題,僅僅一艘航母肯定是不夠用的。早在遼寧艦服役前,第二艘航母的論證,艦載機和配套設備的研發就已經展開了。如蒸汽彈射器2007年前後研發,就是預定用來裝備第二艘航母的,根據當時的計劃,第二艘航母的排水量在6萬噸以上,比遼寧艦要大一點,只有兩條蒸汽彈射器,簡而言之就是一艘放大的法國戴高樂號,戴高樂號只有4萬噸,也有兩條蒸汽彈射器。

第二艘航母艦載機還是使用殲15,配備艦載固定翼預警機,第二艘航母就是最早的002型航母。按照計劃002跟在遼寧艦之後開工,確保2020年前中國有兩艘航母可用。雖然想法挺好,但實現起來還是有困難的。

首先是蒸汽彈射器的研製始終困難重重,進度比想象中的慢很多,導致002航母爲了跟彈射器的進度遲遲無法設計圖,彈射器定不下來,全艦的圖紙都定不下來,這樣一來二去,整個002航母的建造節點都被往後推了,在2020年確保兩艘航母的計劃大概要落空。

第二,即使是002航母,對於中國海軍來講其實也是不怎麼夠的,如只有兩部蒸汽彈射器,即一個大號的戴高樂很難支撐得起中國海軍的雄心,可以這樣講,早期的002航母呈現出高不成低不就的趨勢,這個很彆扭,而且還趕不上2020年形成戰鬥力的關鍵點。

所以中央軍委最後的決定再建造一艘類似於遼寧艦的滑躍起飛航母,代替原定的彈射002。

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山東艦,它雖然沒有彈射器,但勝在性能成熟可靠,有改造遼寧艦的經驗在前,可以快速建造並能形成戰鬥力,從而確保2020年前擁有兩艘航母的目標能夠按期實現。

遼寧艦和山東艦雖然外形差距不大,但山東艦是從頭開始設計出圖,一點一點研發出來的,整個流程都過了一遍,爲後續建造大型航母積累了寶貴的經驗,山東艦橫空出世,相比遼寧艦,還是做了一些改進的,比如遼寧艦有一個蘇式的大型艦島,而山東艦對艦島設計做了優化,長度幾乎減少了1/3,相應的停機位就多了。

在雷達和火控系統方面,山東艦航母基本上達到了類似於052 D驅逐艦的水平,346A雷達也安裝上了,在艦載機轉運武器裝備提升和保障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進步。

當然也有沒做改進的地方,比如蘇式航母的後側沿設計位於艦首,原本是反艦導彈發射井的艙室,山東艦都保持着原狀,這樣做也是爲了降低設計難度,快速形成戰鬥力。

所以山東艦做了點小幅度改進,把航母的研發過程完整走一遍,掌握航母研發和製造能力的魔改版,山東艦在2013年11月就開工了,2015年3月在船塢內被拍到,2017年4月下水,2019年12月17日服役,前後就花了6年時間,體現出了中國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。

而就在這期間,好消息傳來了,蒸汽彈射器終於研發成功,可以繼續研發帶彈射器的航母了,只不過從山東艦變成了003型,噸位也提高到7萬到8萬噸。

在山東艦航母已經快要下水的時候,003航母的設計圖紙已經基本完成,就等開工了。但是就在003航母基本塵埃落定,蒸汽彈射器都開始備料製造了,更先進電磁彈射器居然也研發成功了!

這一下003航母陷入了決策的兩難境地,如果按照現有的蒸汽彈射器開工建造,那麼建造時間雖然是可以保證的,但是,美國海軍已經在建的福特號航母已經使用了電磁彈射器,中國如果還是上蒸汽彈射器,一來即使造出來也會落後,二來可能只有一艘航母配備蒸汽彈射器,之後的必然是電磁彈射器,那只有一套的維護成本會非常高。

而且,上電磁彈射器就可以確保003航母安裝三台,出動效率接近美國航母,這個吸引力是難以抵擋的。因此在003航母設計的最後階段,中國海軍在技術路線指標制定上爆發了爭論,到底是維持現有設計安裝兩台蒸汽彈射器,還是修改設計圖紙,安裝三套電磁彈射器,大家各抒己見,畢竟已經設計發圖的航母要修改圖紙也是需要耗費時間的,蒸汽彈射器備料生產也付出了成本,這些都是要考慮在內的。

後來就出現了著名的彈射器實驗,一部蒸汽彈射器,一部電磁彈射器,大家拿出來真刀真槍的比試,看看到底是哪個性能更好,這一比之後發現電磁彈射器是勝出,所有人的觀點都統一了,就上電磁彈射器。

所以003航母其實是經歷了一輪圖紙修改的,尤其是原來的003艦體是爲了蒸汽彈射器設計的,在很多方面要兼容,並不是那麼容易,比如位於艦首左側的彈射器,由於電磁彈射器的長度比較長,在一定程度上就進入到了降落區域,導致003航母同時起飛和回收戰機的能力受到一定的影響,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了。同時圖紙修改本身也要付出比較高的時間成本,物資要重新採購也要花時間,但好在這些事都緊鑼密鼓的完成了。

隨後開工的新003航母就是現在的福建艦,這就是中國海軍從001航母建造完成到003完成之間所發生的事。

別看故事十分曲折,但是從本質上來講原因不是別的,恰恰是因爲我們的航母發展速度太快了,要不是電磁彈射器能這麼快成功,要不是造船水平高,也沒有必要三番五次的調整指標,甚至出現改彈射器這種事情。

中國航空母艦的建造事業,基本上就是一個超級工業國不斷自我趕超,不斷技術創新,然後因爲跑得太快,苦於自己的實際裝備總是剛出來就落後,不得不頻繁修改意圖,讓裝備性能和自己的研發水平相適應這樣一個晒命的過程。

文:悠 然

傳媒人、經濟人,從事媒體編、寫、評、教工作達二十年,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,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,現爲自由撰稿人。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